时间:2022-08-22 23:52:39 | 浏览:8313
撰文 / 陈畅
编辑 / 杨洁
互联网大厂的数字藏品平台,也开始“撑不住”了。
8月16日,国内最大的数字藏品平台之一——腾讯“幻核”发布公告,宣告从即日起停止数字藏品发行。
“幻核”于2021年8月2日上线,曾被认为是腾讯的最具潜力的创新业务之一,上线至今不到一年时间,总销售额已超8000万元。因为有腾讯的背书,它受到了数字藏品爱好者们的追捧,每次藏品发售,基本都会在几分钟之内售罄。
“幻核”的突然退场,让所有玩家都措手不及,在数藏圈内掀起了一场“小地震”。在一部分人看来,这是腾讯对不确定性业务的断然割舍,尤其在数字藏品处在监管高压下的今天,作为比较显眼的行业选手,它受到的关注越大,风险也越大。
这样的猜测,在业内人士看来也不无道理。国内的数字藏品火爆时,一款99元的藏品涨个1000倍也不是什么稀奇事;但是,在行业外的人看来,它通常也和“炒作”挂勾。这个领域里的300万用户中,真正是为数字藏品的“艺术性”买单的人会有多少?恐怕还很难有人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。
但对更多的人来说,“幻核”离场,更像是给数字藏品行业泼了一瓢冷水。腾讯都“水土不服”了,其他大厂还能坚持多久?
图/腾讯幻核团队发布的公告
腾讯为何要“跑”?对于“幻核”停止售卖,数字藏品玩家李智感到“很惋惜”。他在幻核刚推出后就第一时间下载注册,目前已花2000元买下了十余个数字藏品,价格从68元到188元不等,包括保罗·塞尚《有杨树的风景》数字油画、何香凝《山水》1929年数字画作等。
“幻核产品在制作上用心、很漂亮,我愿把它称为数字藏品的一道光。”李智说。据悉,上线当日,幻核即首发了腾讯视频出品的《十三邀》为主题的数字藏品,售价为18元,限量300枚。但抢购者远超限定数量,腾讯为此还专门为没成功抢到的用户送出了纪念款数字藏品。
去年的腾讯23周年庆时,腾讯还给公司员工发放了纪念版QQ企鹅形象NFT,数量72000枚,每个企鹅形象都各不相同。
幻核的火爆,也曾引来“币圈狂人”、波场币创始人孙宇晨的关注,今年7月,他在推特高调发声要“蹭热度”,表示希望收购幻核。
截至关闭前的今年7月,幻核一共发布了43款数字藏品,总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。不久前的4月,幻核的销售额还达到了2000万元的高点。
图/幻核平台上的数字藏品截图
用户们之所以如此看好“幻核”,除了认可其中的作品IP外,它作为腾讯内部孵化的平台,大厂的金字招牌也是有着一定吸引力的。同时,李智也向《财经天下》周刊承认,他自己投资数字藏品,也是有着“炒”的想法的——和大多数玩家一样,他曾寄希望于能在行业迎来真正大爆发之前入局,好“赚上一笔”。除了腾讯的幻核以外,他还在蚂蚁开发的数藏平台“鲸探”上做了投资。
幻核的离场也并非全无预兆。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,李智就发现幻核暂停了对外的数字藏品售卖业务。当时他一度很担心自己的藏品打了水漂。
好在的是,幻核和用户的告别还算“体面”。腾讯及时给用户提供了两种选择:一是退款;二是用户可继续持有,且查询、展示等行为不受影响。这样,选择了退款的用户,至少不会亏钱。
但是,恰恰是第二种选择,还给李智这样的投资者留下了继续想象的空间。“大部分人退款后,幻核里留存下来的藏品有可能会因稀缺性而升值。”一位数字藏品资深玩家这样告诉他。按照这个思路,平台能够承诺退款,对留下来的人反倒是个利好。因此,出于“未来可能升值”的考虑,李智并未将全部数字藏品退款。“大部分我都退了,留下一两个给我的孩子当传家宝。”他半开玩笑地说。
投资者们在“纠结”时,市场上也有其他说法流传出。一位业内人士告诉《财经天下》周刊:“坊间有个说法是,腾讯幻核不是真的退出,而是要把这块业务变更到其他业务板块,内置在其他环节中。”为此,《财经天下》周刊向腾讯相关人士求证,对方回应是“没听说过该说法”。
至于为何退出数字藏品业务,腾讯官方解释称,“目前国内尚未出台数字藏品相关的明确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,数字藏品作为新兴领域,无论是行业风险,还是监管风险,都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,公司基于聚焦核心战略的考量做出业务调整,聚焦自身核心业务。”据腾讯内部人士透露,本次幻核调整不涉及团队人员裁撤。
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于佳宁告诉《财经天下》周刊,平台对于数字藏品的发行和交易有明确责任,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,部分平台可能面临重大的合规性挑战。因此,他认为,本次幻核停止数字藏品发行,“一方面是出于监管考虑,另一方面这也是腾讯削减非核心业务以应对自身危机的选择”。据了解,在腾讯最新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中,腾讯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7%。
暴涨、跑路,数字藏品的诱惑和失落但不管怎么说,“退出”数字藏品领域,对于腾讯来讲,应该也是“更轻松了”。
一直以来,虚拟货币和其衍生出的数字藏品,都还在监管夹缝中生存,平台、创作者和玩家都犹如在钢丝上行走。也正是基于合规的考量,幻核与阿里的鲸探等一起,将NFT改名为“数字藏品”。而与多数平台相比,幻核也显得更为谨慎,不允许用户之间进行转赠,也禁止在二级市场交易。
顾名思义,数字藏品,指的是作为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唯一标识的,经数字化的特定作品、艺术品和商品。随着元宇宙概念在2021年大热,数字藏品的火爆也一度超出了业界的预期。
很多人都还记得“无聊猿”,这个表情很“丧”,耷拉着脸、吡着牙齿的虚拟猴子。在2021年4月30日,10000个这样的“猴子”遭到疯抢,当时它的售价大约折合200美元一个。等到了2022年的4月29日,无聊猿的地板价(最便宜的市场交易价格)涨到了147 ETH(以太币,以太坊的数字代币),约合42.9万美元。这只“猴子”的身价,在一年时间内涨了2000倍。
无聊猿身价暴涨,也吸引了全球各界名人下场参与购买并将其设置为头像。如NBA球星库里,就花了18万美元入手了一个穿着西装的无聊猿NFT。在国内,据报道,知名投资人朱啸虎也花了50万美元“买猴”;美图创始人蔡文胜也忍不住出手买入;据说连周杰伦都曾拥有过一枚价值约50万美元的“无聊猿”。数字藏品风,也跟着吹到世界各地。
在NFT市场中,这样的交易几乎每天都在发生。NFT即“非同质化代币”,是基于区块链技术,对特定的作品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。它的本质和比特币、以太坊等一样,属于代币的一种形式,天然具备一定的金融属性。
但在国内的“数字藏品”,和NFT有着本质区别,被限制在收藏、社交等功能上。据《财经天下》周刊了解,国内本土化的“数字藏品”在交易方式上也存在着诸多限制,它不具备金融属性,仅可以收藏或转赠,并不能进一步交易;用户购买时也需要实名制,只能以人民币或者数字人民币购买。而NFT可以通过虚拟货币购买,用户也是匿名的。
但这个领域在国内仍然一度火爆。包括阿里、百度、京东、网易等头部互联网公司,也相继推出了数字藏品平台。除了大厂投资的平台外,一批中小企业运营的平台也纷纷涌现。
据公开数据,2019年至2022年7月15日,国内数字藏品平台已有998家,其中2022年仅上半年即新增数字藏品平台639家,预计中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295.2亿元。阿里研究院报告数据显示,2021年,鲸探、幻核等数字藏品平台共计发售物品数量456万个,均价33.33元,总市值约为1.5亿元。另据东吴证券数据,现有数字藏品现有交易用户总量约为300万人。